「修車就去濱江街」:與松山機場噪音共生的「飛機巷」汽修產業聚落

文:李適軒(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學生)

台北市「飛機巷」(濱江街180巷)位於松山機場10號跑道尾端,修車巷汽修產為全台北市最嚴格的去濱限建管制區域,維持低度開發的江街地景,聚集了許多汽車保養商家。與松音共業聚

台北盆地盛行東風,山機生大部分松山機場的場噪班機使用10號跑道向東起降。因此,飛機尖峰時段5至10分鐘起降的修車巷汽修產飛機帶來震耳欲聾的刺耳噪音,準備起飛的去濱飛機將大量熱風挾帶廢氣灌入飛機巷區域,使該地充斥著航空汽油的江街氣味。

為了解汽車保養產業群聚的與松音共業聚原因,研究團隊訪談飛機巷第一家汽車保養廠業者R老闆。山機生受訪者原開業於濱江街,場噪因國道一號建設而移入飛機巷內,飛機自1990年代起在該地營業近30年,修車巷汽修產近年才因民航局土地徵收而遷移至他地。

老闆說明汽車保養產業的特性帶來的群聚優勢:首先,大規模的群聚已形成「修車就去濱江街」的地方形象。再者,汽車保養廠各自服務固定的客戶,宣傳靠的主要為客戶口耳相傳,各廠都有自己的顧客群,並不會互相搶生意。

R老闆也分享,修理汽車時會產生噪音,引擎也會產生廢氣,適合設在較不易影響到社區安寧的地方才可延長夜間修理時間。飛機巷地區除了汽車相關產業外,飛機起降與廢鐵處理廠帶來大量噪音與廢氣。

同時,該地挑高的鐵皮屋(屬於違章建築)最適合汽車保養廠,租金低廉,可使用大型機具與較多車輛,戶外的空間也可停放許多顧客待修理的車輛。

1Photo Credit: 李適軒攝
圖二:飛機巷挑高的鐵皮屋汽車保養廠

鄰避設施聚集

藉由訪談與實際踏查,研究團隊認為濱江街汽車保養產業聚集是標準的聚集經濟中(agglomeration economy)地方化經濟(localization economy)現象。

由相似產業廠商聚集而形成,地方產業規模擴大後,吸引更多廠商持續進入該地區。隨著產業規模擴大,保養廠也自濱江街汽車修護展售工業區外溢至周邊地區。

研究團隊分析,飛機巷地區地景形成的原因與過往研究單純探討「居民對鄰避設施的排斥」大不相同。松山機場為巨型的鄰避設施與嚴格的管制區,但這些條件恰好使其他同樣具備鄰避特質,無法在普通市區環境中有良好發展的商家在此地共存與共榮。

研究團隊進而提出,松山機場西側的地景是「鄰避設施聚集」(cluster of NIMBY facilities)的現象。都市中因為大型鄰避設施(如機場、發電廠、焚化爐等)的建置,形成相對低度開發的地區,吸引其他具有鄰避特質與特定條件的商家或設施進駐,形成聚集(cluster)的現象,提供都市居民相關服務。

研究團隊認為,「鄰避設施聚集」的觀點可彌補過往主要以「排斥」角度分析鄰避設施所缺漏之處。鄰避設施聚集應是普遍於都市出現的現象,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各都市中之大型鄰避設施周圍皆有許多案例。

若在這些有可能發展為鄰避設施聚集地(potential cluster of NIMBY facilities)的地區有完善的都市規劃與基礎建設,預先加強社會安全網,可以將這個現象對都市所帶來的外部成本(negative externality)降至最低。

最後,我們可以思考未來是否有辦法將以往傳統的「鄰避設施」化為轉機,額外提供都市居民休閒娛樂的場所與服務,成為近悅遠來的「共融設施」。

shutterstock_1397945918Photo Credit: shutterstock / 達志影像

本文經中國地理學會會刊(在台北)授權轉載,原文刊載於此

延伸閱讀

  • 明年將過80歲生日的松山機場,其實在日治時期就有「第三跑道」
  • 站在台北松山機場旁,我想的是香港的啟德機場

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!

責任編輯:溫偉軒
核稿編輯:翁世航


时尚
上一篇:加密货币市场再遭血洗 比特币大跌 SEC宣布起诉币安及赵长鹏 – 蓝点网
下一篇:韶关将防汛Ⅱ级应急响应降为Ⅲ级